2017/12/10

青年講座-那雙看不見的手 主辦單位:高雄港都扶輪社 協辦單位:高雄南星社、巨港社、大愛社、東區社、港都扶青團

 楊恩典/口足畫家
            *1991年加入國際口足畫藝協會

民國63年,在漆黑的夜被棄置市場肉攤上的女嬰,因淒厲哭聲而被人發現。除了有不同的長短腳,更少了兩條手臂,彷彿少掉人生的希望,也許這說明了我臍帶未乾就遭遺棄的原因。滯留派出所的三天,許多前來詢問的人及育幼機構,都因我奇特的外表,有著「這小孩,能不能活過明天?」的疑慮而打消念頭。而醫院打算在無人領養我,孱弱生命結束時解剖、研究我,甚至做成標本供人參觀。

因著六龜山地育幼院創辦人楊煦夫婦收養,從此改變我的命運,培育成就今天的我──國際口足畫家「楊恩典」。因右腳天生畸形,腳底板無法平踩地面,加上少了兩條胳臂,平衡感差,學走路總比別人費工,必須像學芭蕾舞踮著腳尖,將自己身體貼著牆,以牆面為依靠,慢慢踏出一步步,如同往後人生的每一步,總比別人多辛苦。三歲之前的我只會黏著媽媽,有一天,蔣總統經先生來到育幼院,我天真的炫耀我的特徵「沒有手」,慈祥的蔣爺爺告訴我:「雖然沒有手,但你還有腳,一樣可以做很多事。」這句話改變我對腳的看法,使我成為媒體矚目的焦點。我開始學習用腳吃飯、洗臉、刷牙、寫字,利用彈鋼琴來訓練腳趾的力道及靈活度。別人簡單就能學會的生活瑣事,我卻得花費更多時間、心思才能完成。這也培養我更好的耐性,為日後學習繪畫的基礎。

    因為習慣使用左腳,長期脊椎嚴重側彎,右腳開始萎縮。十三歲那年,在蔣爺爺幫助下,赴台北振興醫院作脊椎矯正手術。這個手術是在額頭及後腦鑽四個洞,以鐵箍固定,左右膝蓋上各打兩個洞,以鋼釘穿過固定,然後頭腳綁上30斤重的沙包。整整一個月,每天忍受無止盡的折磨。那種由骨頭深處引發出的酸、痛、麻,加上全身不能動,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蚊子咬,也不能搔癢,流汗也無法擦拭。當時我完全能夠體會耶穌基督被釘十字架的痛苦。
在醫院的日子裡,除了身上疼痛,看著同病房室友都有家人在旁的協助,而我的媽媽卻只能一個月看我一兩次,非常渴望媽媽能日夜陪伴,但我又怎能自私的提出請求,因為我的媽媽同樣也是一百多個小孩的媽媽啊!

    隨年歲增長,考慮將來的出路,以我的條件能做什麼呢?想起小時候為了訓練腳的力量用心學書法,加上從小就愛塗鴉,爸、媽見我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便鼓勵我學畫…
十八歲,為學畫隻身台上。身旁少了爸媽的保護,這對從小在鄉下成長的我而言內心更是徬徨。要獨自面對陌生的台北生活,困難也重重,台北車多,過馬路對我都是極大挑戰。由於怕跌倒,所以我走路的速度很慢,每次過馬路只走一半,綠燈變紅燈,站馬路中央看著來往車輛穿梭,耳邊盡是車子呼嘯而過的聲音。支持我撐下去的,是爸爸媽媽對我的鼓勵和期望,及對自己的承諾──「畫朵牡丹送給爸爸」。面對學畫第一個考驗是用腳拿錢給司機,接著到老師家門發現門鈴較高,我運用嘴咬著筆按到門鈴,也能克服先天障礙。進入老師家後,看到老師用右手作畫,而我用左腳。除了比別人更用心以外,我必須靠著意志努力自我訓練,克服作畫方向的問題。

    1991年加入國際口足畫藝協會後,除了應各界邀請作畫外,以成長故事見證生命的美好。我常藉由演講的時候,鼓勵青年學子,甚至鼓勵受刑人我常說:「相信你能成功,你便能成功」,只要不畏艱難、不放棄,沒有難成的事。

一出生就沒有雙手,所以無從感受有手和沒手的分別,那時親生父母對我始終是個問號…小時候很多人常圍繞著我,好奇地研究我和他們的不同,拉扯著我的袖子,不斷詢問我如何吃飯、如何穿衣,我曾經害怕面對人群,也逃避自己的問題。隨著年歲增長,在家人及朋友開導下,漸漸了解,如果自己都無法面對自身的問題,如何能平靜看待別人對我的目光? 我試著走進人群,發現這些好奇的背後,還有更多的感動!也尋找到隱藏在人心深處的善良,相信這是人世間的美好,我嘗試用畫筆描繪…畫過十數個寒暑,終於了解單用畫筆,也許無法繪出我要的美好,用心去體會生命的價值,才能感受幸福的面貌。

2002年秋天,克服男方家人反對與無數難題,終於在雙方家人祝福聲中,我和相識十八個月的男友締結連理。婚後先生伴著我,赴國內外演講、義賣畫作、我也口述出版兩本書「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分鐘」「那雙看不見的手」將版稅及畫作義賣所得回饋,更希望號召社會愛心人士來幫助育幼院,讓院方有能力照顧和我一樣失去父母翼護的小孩,給他們良好教育和環境。同時我也為其他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協助,秉持著「當年我也曾接受過別人幫助」的心態,我開始用自己的方式幫助週遭的人,積極參與公益活動,幫身心障礙團體代言走秀,鼓勵身障朋友走出陰霾ˋ迎向陽光,勇敢爭取自己要的幸福。
為人母我始終堅持要給孩子最好的健康基礎,產後用母乳餵養小孩。並將豐沛的乳汁捐給重症嬰兒,也獲得許多愛心媽媽響應,一起跟我幫助需要幫助的孩子們。能夠有機會、有能力幫助人真的讓我很開心,相信如果每個人心中有愛,社會就會更溫暖。
這幾年我從少女轉為人妻˙人母,因著婚姻體會良多,學習如何相夫教子,用心經營婚姻…感謝上帝讓我擁有世上最平凡的幸福!透過祂那雙看不見的手,也讓我從小至今獲得許多陌生人的關懷、幫助造就今天的楊恩典。如今我將用看不見的手擔任愛的播種者,去感染周遭的人,熱愛生命並且珍惜生命。
雖然我沒有雙手可以擁抱這世界,但仍然可以用心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分鐘。
座右銘: 相信你能成功,你便能成功!

 
 

















  •  RSS
  •  Facebook
  •  Twitter
  •  Google+
  •  Stumble
  •  Digg

2017/11/16

專題演講「與自然和解的有機樹木醫學」 感謝主講人劉東啟 教授 精采演說

世上最長壽的生物是樹。有一棵老樹高齡九千五百五十歲,到底是什麼樣的機制、什麼樣的能力,這棵樹可以活將近一萬年?是否能藉用樹的力量與智慧,讓人類有更多的長進?
  森林能有效減緩全球暖化速度、涵養水源、保護土壤,而且可提供包括人類等諸多生物生存所需,人類的文明可以說是「樹木的利用史」,可是我們對於樹的理解卻非常有限。
  中興大學劉東啟教授是國內少數持有日本頒發「樹木醫」執照的樹醫生。他說:「我們不只要為地球種一棵樹,還要養一棵樹。」因為很多的樹,種了以後沒有長成參天大樹,反而造成更多問題。必須賦予樹木良好的土壤、水分及生長環境,才能讓大樹根好壯壯。
樹木的栽種若能在一開始就有完備的知識,並做好妥善的規劃,便得以提高綠化成果,讓樹木更健康生長。前人種下珍貴的巨樹、老樹,我們卻因某種理由就輕易地把它毀掉。劉東啟帶著大家思考:「現在種下去的小樹苗,未來要如何培養成大樹?」

一、了解它、相信它劉教授說百年以上的古樹,一定遭遇過很多病害及惡劣環境,它們可以繼續存活,並不是因為人工藥劑,而是樹木自己形成的防禦力。科學已經證明,樹木本身就具備了治療樹體腐朽病害的能力。

二、透過觀察和樹溝通樹木的病徵和病因往往不在同一個部位,樹木的根莖葉是相連貫穿的管狀系統,樹木會腐朽,經常是相連的根部受傷而無法輸送水分的呈現,但人類卻在樹幹傷口塗藥、打或做手術。認識樹木的身體語言和樹溝通,才能更正確知道樹木需要甚麼。

三、醫樹並不難經過日本、美國、奧地利等醫樹理論與實際驗證,只要民眾了解樹木的防禦機制、解讀樹木、診斷樹木,用友善的方法為樹木進行醫療,和樹木健康地共存,才可以挽救地球環境的惡化!

樹:「我不要打針」劉教授表示:動物的血液運輸系統是循環性的,但樹木的水分運輸系統卻是單向性的。樹木並沒有心臟,根部吸收水分後,由導管運輸向上,再透過葉片蒸散到空氣中,是由下而上單向而不是循環性的。為樹木打針醫病,藥劑無法對流,於是必需要在樹幹周圍施打一整圈,才有可能輸送到樹木全身,但是這麼一來,樹木的維管束也全部被切斷,失去運輸的能力,反而傷害了樹。一般而言,為樹木打針只有在小樹階段有效,對於已經形成心材的三年以上樹木,都是無效的。為大樹吊點滴或打針只是安慰人類心理,並沒有實質醫治的效果。樹木的免疫力植物體內的樟腦、樹脂、松脂、單寧等是樹木自己分泌的藥,用來對抗病蟲害的化學防禦系統。樹木製造自體抵抗物質,需要有健康的光合作用,而光合作用仰賴的是健康的葉片,如果葉片不足的話,就無法正常行使光合作用,植物的抗病能力就會降低。樹葉光合作用不足,以及根部生長不良,就沒辦法形成足夠的抗病物質,樹木便會生病甚至死亡。無毒樹醫的肺腑之言劉教授說,樹木是大自然界中重要的食物供應者,鳥獸昆蟲生活在裡面進行授粉、傳播種子、形成完整健康的生物鏈,並且創造生態平衡的自然關係。但是,人類以增加作物產量為理由,將部分生物定義為害蟲、害鳥,因而發展出殺蟲劑、殺菌劑、毒餌等。這些藥物和設施都帶「殺」字,也都以消滅其他生物當作目的,對人類及環境有負面的影響。地球是所有生物共有的,能夠殺蟲殺菌的毒藥也會傷害其他動物、寵物、甚至人類!樹木醫學的重點,是去啟動樹木與生俱來的防禦系統,讓旺盛的光合作用產生養分,強壯的根系儲存能量,以形成抗病物質。




  •  RSS
  •  Facebook
  •  Twitter
  •  Google+
  •  Stumble
  •  Digg

2017/11/09

專題演講「日常肩,頸,腰痛之復健治療」 感謝主講人林智容 醫師 精采演說

何謂復健(Rehabilitation)Re = 再次Habilitate= 提供資格/能力/設備資金例如:手腕骨折骨科ORIF術後骨頭癒合。可是手腕無力?? 活動角度受限?術後問題:手腕無力? 活動角度受限?...   復健何謂 物理治療 : 就是運用 、電、水、冷、熱、力 等物理因子,以達到治療目的。光療 : 紅外線、紫外線、低能量雷射電療 : 經皮神經電刺激(TENS) 、干擾波(IFC) 、微波(MW) 、短波(SW) 、 磁療 (HM) 、超音波(USD) 、電刺激(ES)水療 : 水療桶(/下肢) 、水療床(全身)冷療 : 冰敷袋(ice pack) 、冷療噴霧(cooler spray)熱療 : 淺層熱敷包(hot pack) 、紅外線深層微波(MW) 、短波(SW) 、磁療(HM) 、超音波(USD)
 臨床機轉與功用: 冰敷:可降低神經傳導速度、減少發炎物質產生;腫脹或疼痛時使用。熱敷:如: 熱敷包(hot pack)、紅外線、微波(MW)、短波(SW)、磁療(HM)、超音波(USD)等,有助血液循環、肌肉放鬆、 促進局部組織修復。電療:經由電刺激的抑制,降低疼痛訊號的傳入;如:中頻向量干擾波(IFC)、經皮神經電刺激(TENS)等,有助血液循環、肌肉放鬆並可減輕疼痛。牽引:主要在肌肉放鬆,相當程度時可緩解周邊神經壓迫。關節活動運動及牽 拉運動 : 可增加柔軟度。肌力訓練、肌 肉強化運動 : 可增加肌力與耐力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治療時間: (通常10~30分鐘,平均為15分鐘)光療 : 紅外線、紫外線、低能量雷射(3~5分鐘)電療 : 低週波(TENS)、干擾波(IFC) 、微波(MW) 、短波(SW) 、磁療 (HM) 、超音波(USD 3~5分鐘) 、電刺激(ES) 水療 : 水療桶(/下肢) 、水療床(全身) 冷療 : 冰敷袋(ice pack) 、冷療噴霧(cooler spray)熱療 : 淺層熱敷包(hot pack) 、紅外線, 深層微波(MW) 、短波(SW) 、磁療(HM) 、超音波(USD 3~5分鐘) : /腰椎牽引(traction) 、運動治療。什麼是肩、頸痠痛症候群?因長期姿勢不良或肩、頸部肌肉過度使用,產生肩、頸部疼痛及活動度受限,嚴重時會有肩、頸神經壓迫,產生疼痛 (傳到手臂/手指)或痠麻及肌肉無力的情形。肩頸疼痛範圍: 包括頸部、上背肩胛骨一帶、頸肩區域以及後腦枕部。可能的致病因素肌肉/肌腱 急、慢性拉傷或扭傷: 姿勢不正確或長時間維持同一姿勢;造成 局部肌肉組織的受傷,如:躺著看書、看電視,打電腦時 螢幕太高或太低。2. 肩、頸部退化或頸椎椎間盤突出造成頸部神經根壓 迫。3. 其他疾病,如:類風溼性關節炎或體適能 較差。4. 肌筋膜疼痛症候群 (Myofascial pain) 5. 肩關節問題6. 內臟疾病的轉移痛(Refer pain): 心臟肺臟、膽囊7. 感染、腫瘤:如果伴隨發燒、體重減輕、半夜痛醒、局 部骨頭劇烈疼痛或脊髓神經壓迫等現象時要特別小心。一般臨床症狀~肩、頸疼痛,有時傳到手臂/手指、後肩頸 及上背部,嚴重者甚至引起緊張性頭痛。頸部僵硬和活動範圍受到限制。在精神或身體壓力加重時容易復發或使症狀加重。4. 伴隨神經病變時:上肢放射式疼痛、感覺麻 木、 肌力減退,嚴重時會有無力,上肢無法舉高的情況。5. 因為有痠、麻、刺痛的 情形;可能會造成 煩躁、疲倦、失眠、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。好發族群~長時間辦公之上班族。工作上需要經常低頭往下看的人。經常長時間使用電腦者。操作家事之家庭主婦。頸椎退化性關節炎患者。骨質疏鬆導致脊椎前彎之患者。50肩「冰凍肩」因盛行於50歲左右婦女得名 主要成因:肩膀關節囊的攣縮、增厚與血管增生而造成粘黏常有的症狀:  * 疼痛,可能發生在終端角度,也可能整天晚 上都很痛* 外轉、外展角度限制,穿衣服、洗澡動作受限 * 舉手時肩胛骨會有聳肩代償現象 * 多數發生為單側肩膀 。50肩的三個階段-? 疼痛期 10~36? 此階段伴隨著強烈的夜間疼痛跟肩關節活動度下降。 ? 冰凍期 4~12個月 ? 此階段疼痛稍緩,但是角度似乎一去不復返。
? 解凍期 12~42個月 ? 此階段在終端角度比較會痛,角度會慢慢回復。 治療方法: 藥物治療:消炎止痛普拿疼、阿斯匹靈、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/類固醇、嗎啡類、肌肉鬆弛劑。復健治療熱敷+電療(TENS/IFC)+低能量雷射/超音波。被動性關節運動(PROM)+關節鬆動術(Mobilization)+旋轉肌肌力訓練關節內注射術(Intra-articular Injection: steroid+HA, PRP, Glucose)外科治療:關節囊擴張術(Capsular Distension) 麻醉後鬆動術(Manipulation under Anesthesia)  。 常見頸部疼痛的問題:頸部扭傷及拉傷(落枕)*頸部椎間盤突出症後群*頸椎退化性關節炎*肌筋膜疼痛症候群。頸部扭傷及拉傷(落枕)-約有85%的頸痛,是因肌肉或韌帶傷害而引起。多為長時間姿勢不良或突然受到牽扯而受傷(如:車禍、跌倒),俗稱的『落枕』即屬此類傷害。
臨床症狀:疼痛,包括頸部、上背肩胛骨一帶、頸肩區域以及後腦枕部和一部份的頭痛。頸部僵硬和活動範圍受到限制。在精神或身體壓力加重時容易復發或使症狀加重。治療方法~藥物治療:消炎止痛普拿疼、阿斯匹靈、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/類固醇、嗎啡類、肌肉鬆弛劑。
復健治療急性期(1~3): 休息+冰敷+電療TENS/IFC)+低能量雷射。亞急性~慢性期(3天以後): 熱敷+電療(TENS/IFC) +伸展/牽拉運動)+低能量雷射。自費治療: 肌內效貼布/局部注射(PRP,Glucose)  震波治療。 

  •  RSS
  •  Facebook
  •  Twitter
  •  Google+
  •  Stumble
  •  Digg

2017/11/07

2017-18年度-29屆社長盃高球賽活動花絮  ◎活動時間:106年11月7(星期二)11:37開球  ◎活動地點:全國球場 餐敘地點:球場餐廳  ◎**感謝大家踴躍參與本次活動圓滿完成。 ◎**感謝高球主委Lab、總幹事Jay此次社長盃活動安排

2017-18年度社長盃贊助如下:1.Laser社長贊助晚餐及酒水。2.前社友Life贊助3支球桿及一大袋面膜。3.社友Fisher贊助5,000元。4.主委Lab贊助5,000元。
5.PP.Clement 贊助10,000*感謝以上贊助,讓球隊運作順利!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
  •  RSS
  •  Facebook
  •  Twitter
  •  Google+
  •  Stumble
  •  Digg

國際3510地區